昨天,随着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进入两会时间。3月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的前一天,2016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座谈会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举行。纺织服装行业的代表、委员准时“回娘家”,大家笑称:今年两会在一场雾霾中拉开帷幕,说明环保事业任重道远,但对我们纺织行业来说,除了环保,我们行业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关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呼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原会长杜钰洲、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孙瑞哲、徐文英、夏令敏,党委副书记陈伟康,及联合会各职能部门、各专业协会负责人出席座谈会。会上,孙瑞哲首先对2015年纺织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去年纺织服装行业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缓中趋稳。在十三五规划中,纺织工业被赋予了全新定位,也面临着来自技术、模式、政策方面的颠覆性挑战,很多人都在发问:纺织这面大旗还能扛多久?从以上这三个方面来看,对中国纺织工业的替代性和颠覆性的变化没有出现,相反,行业在迎接挑战的同时,机遇同样摆在眼前。对此,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生态文明、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企业结构调整、多层次人才体系这六大方面,“十三五”时期都要制定和提出相应的目标和指标,以有利的措施促进行业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实现长足发展。
孙瑞哲谈到,中纺联全面开展《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现已形成内容比较完整的规划文稿。在行业定位上,纺织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与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
在这样的使命下,纺织工业将在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王天凯在会上发言,他表示,每年,我们行业中的代表、委员都会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为行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善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是“十三五”建设的开局之年,在这一节点上,国家提出了诸多新理念、新思路。
具体到纺织行业,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存在诸多难题亟待破解。其中,有政府层面应该改善的方面,也有行业和企业自身需要直面和破解的方面。听了今天的发言,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首先是产能的结构性、阶段性过剩问题;其次是棉花体制改革;第三是印染产业面临的政策瓶颈和自我升级问题,包括企业原料、能源结构不合理等带来的成本问题;而对我们行业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提升有效供给的问题。产业政策要实、要准,微观政策要活,这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动。
会上,针对棉花流通制度、优化成本结构、用工、环保等多个关于行业价值提升的关键问题及十三五规划,代表委员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建议取消棉花进口配额。棉花进口配额的限制这些年来对纺织行业影响非常大,我在国外生产的几十万吨棉花进不了中国。希望国家从关注农民工就业稳定、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收入以及支持棉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这个角度,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国家取消棉花进口配额,使企业充分利用国际棉花资源,抢占国际纺织品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从长远看,只有确保纺织企业可持续发展,扩大用棉量,才能真正保护棉农利益,拉动棉花种植。